• 画外音(Voice-Over)

  • 著者: Seven
  • ポッドキャスト

画外音(Voice-Over)

著者: Seven
  • サマリー

  • 我们将摆脱画面和银幕的束缚,回到观影者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起点,用具身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于(看)电影这一艺术、商品、媒介、日常的所思所想所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因何而被电影所俘获、电影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和电影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开一部电影或一系列电影、我们为什么关心电影的未来,等等。 正如“画内”与“画外”从来都是一体,而非分离或对立的两个部分,“画外”常常会构成对“画内”的补充、阐释、扩展、深化,甚至讥讽、嘲弄、戏谑、破坏、侵略;所以,我们也希望“画外音”能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些程度上帮助朋友们获得更多认知“电影”和“看电影的人”的视角。
    Seven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あらすじ・解説

我们将摆脱画面和银幕的束缚,回到观影者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起点,用具身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于(看)电影这一艺术、商品、媒介、日常的所思所想所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因何而被电影所俘获、电影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和电影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开一部电影或一系列电影、我们为什么关心电影的未来,等等。 正如“画内”与“画外”从来都是一体,而非分离或对立的两个部分,“画外”常常会构成对“画内”的补充、阐释、扩展、深化,甚至讥讽、嘲弄、戏谑、破坏、侵略;所以,我们也希望“画外音”能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些程度上帮助朋友们获得更多认知“电影”和“看电影的人”的视角。
Seven
エピソード
  • 共振09: 新年特辑|你爱《蓝宇》我爱《芭比》,但《战狼》到底要不要重拍啊?
    2025/01/31
    【呦呦鹿鸣,食嘢之苹】 大家新年好呀,欢迎回到《画外音》🥳 久违的聊天局终于又来了!这一期,三位主播用一场充满想象力的“电影二选一”游戏,开启2023年的第一场电影对话。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对电影的重新思考,也是一次对自我电影审美的深度探索——当然了,也是一些让人抓耳挠腮的“灵魂拷问”。🤔 你是想和陈思诚一起拍LGBTQ题材,还是和李安合作党国宣传片?是想拍一部票房炸裂但口碑稀烂的电影,还是口碑爆棚但票房惨淡?是想在电影的好时代当观众,还是在电影的坏时代当创作者? 娄烨和贾樟柯,你更愿意投资谁?刘德华和梁朝伟,你更想和谁搭戏?张曼玉和林青霞,谁是你心中的导演缪斯?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们让我们重新思考:电影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电影是梦,是现实,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载体。感谢每一位陪伴《画外音》走过2024年的听众朋友,你们的支持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在电影的世界里探索、表达、分享。2025年,我们会继续用声音陪伴你,在光影中找到属于你的“画外音”。🎙️ 话不多说,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进入这场电影的“二选一”冒险~🚀 欢迎你们来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二选一”答案是什么?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我有嘉宾】 不多:坐标美国加州,电影研究者,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华语电影、离散华人电影、中国电影史,以及生态批评等;“华语电影讨论”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主理电影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 核桃:坐标美国加州,比较文学专业博士候选人,从爱看电影的人变成研究电影的人。 新叶:坐标中国上海,博士候选人,关注媒介、电影与视觉文化 【鼓瑟吹笙】 [02:24] 和陈思诚合拍LGBTQ题材的电影 VS和李安合拍党国宣传片 [06:06] 拍一部票房极佳但是口碑很差的电影 VS一部口碑很好但票房扑街的电影 [09:18] 在电影的好时代当观众 VS在电影的坏时代当创作者 [15:07] 投资谁来拍电影: 娄烨VS贾樟柯 [19:07] 只能带一部电影到荒岛上度过余生: 现实题材VS幻想题材 [22:09] 拥有一项电影里的超时光技能:预见未来VS影响过去 [27:42] 让诺兰拍《芭比》VS让奉俊昊来拍《战狼》 [31:08] 让电影里的某对背德CP成真:《蓝宇》VS《霸王别姬》 [35:26] 以失去某种能力为代价成为一个大导演:读图VS讲故事 [39:11] 作为演员想和谁搭戏:刘德华VS梁朝伟 [42:06] 作为导演想找谁合作:张曼玉VS林青霞 [45:26] 改写一部电影的结局:《泰坦尼克号》VS《花样年华》 这是主播们没来得及讨论的其他问题,欢迎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们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如果你只能买一张电影票,你会去看《出走的决心》还是《好东西》?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一个电影节,你要参加香港金像奖还是台湾金马奖? 如果你只有一张纸,你想要李安的签名还是侯孝贤的签名? 如果你的预算很紧张,你会买一本电影书还是一张CC蓝光碟? 如果你可以穿越时间,你想成为香港新浪潮的一员还是台湾新电影的一员? 如果你只能去一个国家看电影,你会去韩国还是日本? 如果两个影厅在放同一部经典好莱坞电影,一个影厅坐满了人,一个影厅一个人也没有,你会选择进哪一个影厅? 如果你有机会独家采访一位女导演,你会采访杨荔钠还是李玉? 想聊天/对话的电影人:杨德昌还是谢晋 如果可以选妈妈,你想选《三块广告牌》里的女主角Mildred还是《无依之地》的女主角Fern(都是Frances McDormand演的) 选一个人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琼瑶还是金庸 你想成为贾樟柯的女主角还是姜文的女主角? 和你很喜欢的知名导演合作但是被骂得狗血淋头,还是和一个你不喜欢的导演合作但是很开心 拍一部没有人看懂的作品还是拍一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作品 如果你可以穿越到上世纪电影里的中国社会,你想穿越到哪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还是余华的《活着》 如果你能与一位演员交换人生,你会选择章子怡还是范冰冰? 如果你可以选择和一位电影里的虚拟城市度过余生,你会选择《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镇,还是《银翼杀手》的洛杉矶? 如果你有机会围观并参与一部电影从制作到宣发、上映的全过程,你会选择《芭比》还是《奥本海默》? 如果你可以让超级英雄电影里的反派人物起死回生...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1 分
  • 电影28:《但愿人长久》(Fly Me to the Moon)| 告别月之暗面,寻找吾心安处
    2024/12/3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3年,香港新锐导演祝紫嫣将“但愿人长久”冠为自己自导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长篇电影作品之名,并以英文名“Fly Me to the Moon”与之对应。该电影改编自祝紫嫣个人短篇小说《夏日的告别》,由关锦鹏和李骏硕监制,吴慷仁、袁澧林、谢咏欣、许恩怡、祝紫嫣主演,同时也是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第六届大专组的得奖作品。电影讲述了自1997年开始从湖南搬到香港定居的新移民姐妹子圆、子缺的成长故事,并着重将笔墨放在了姐姐林子圆与父亲林觉民的关系变化当中。 月有阴晴圆缺,而在这部电影当中,月之暗面是由父亲林觉民一人造成的。作为一部半自传体电影,祝紫嫣将自己成长中的经历投射在了林子圆的角色当中,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女性如何面对、凝视再到最后放下由父亲带来的阴影。除此之外,影片中对于香港新移民家庭和吸毒者的呈现也让以家庭为中心的私人叙事映射出了更大的社会命题。 这部电影有着复杂的多个切面,而这些切面都成为了我们这期节目讨论的内容。我们讨论到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父女间的纠葛,姐妹之间的情谊,对香港新移民的刻板印象,从家庭到社会的延伸,女性视角独有的温情呈现乃至演员的演技,三段式时间的表现手法等等。可以说,这是内容异常丰富的一期节目,也是我们时隔不久,再次把目光投向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演员—吴慷仁的作品。 欢迎听众朋友们收听本期《但愿人长久》的电影专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自己观影后的感受!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值此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画外音”也借本期节目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常沐月光下,圆满总相迎。希望“画外音”能够与大家一起,相伴久久,再话婵娟。 如若有任何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讨论的电影作品或者电影话题,欢迎在评论区向我们推荐! 祝大家,新年快乐! 【我有嘉宾】 新叶:坐标中国上海,博士候选人,关注媒介、电影与视觉文化。 核桃:坐标美国加州,博士生,从爱看电影的人变成研究电影的人。 朱兆宇: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学讲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电影学博士。 章鱼Bo:在东京念博士兼教书,喜欢香港电影、日本电影。 Amitā:坐标深圳,香港中文大学跨文化研究硕士,现从事民间电影活动策划、讲解工作。 Raymond Tsang: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博士,现职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系。 【鼓瑟吹笙】 [01:20] 影片简介 [04:00] 为影片打分 [07:26] 父亲的形象设定有何争议 [12:14] 核桃:不被爱是女性生命体验的常态 [13:44] 章鱼:我对影片最大的不满在于不够平衡 [14:47] Raymond :我没有见过这么帅的瘾君子 [19:06] 朱兆宇:吴慷仁的神演技与剧本的机械式设定 [23:20] 姐妹形象的矛盾之处 [25:35] Amitā:心境呈现让人共情,社会刻画让人出戏 [28:53] 姐妹形象实为导演投射的一体两面 [31:13] 如何表现对父亲的爱与恨?语言是关键 [33:00] 那些放到原生家庭中归因的问题 [38:27] 中国电影史上的姐妹形象 [43:37] Amitā:三段式的时间叙事让我错乱 [45:01] Raymond :只见时间节点,不见具体细节,这就是问题所在 [47:00] 令人惊悚的结尾台词:夸女性懂事,懂谁的事? [49:26] 对片中食物呈现的“大吐槽” [56:00] 香港电影推荐 【承筐是将】 《千言万语》(许鞍华,1996) 《溏心风暴》(刘家豪,2007) 《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2008) 《后宫·甄嬛传》(郑晓龙,2011) 《妈妈的神奇小子》(尹志文 ,2021) 《正义回廊》(何爵天,2022) 《人海同游》( 蔡杰,2023) 《白日之下》( 简君晋,2023) 《富都青年》( 王礼霖,2023) 《年少日记》(卓亦谦,2023) 《填词L》(黄绮琳,2023) 《男儿王》(王国燊,2020) 《好孩子》(王国燊,2024) 《漂流人生(Drift)》(陈哲艺,2023) 《小孩不笨》系列(梁志强) 【人之好我】 本期剪辑:新叶 本期音乐: 《Déjà-vu》获取地址: https://music.163.com/song?id=2131889451&uct2=U2FsdGVkX1+lPUPWAPATneeCtt7sosGEaIfxX3HjYYM= 《但愿人长久》(纯音乐) 获取地址:https://music.163.com/dj?id=3059323590&uct2=U2FsdGVkX1/3z24ZPCj7HVPUJMJ7UvkV/A++RCMv4Pw= 【示我周行】 在一般的讨论当中,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以银幕之上的所听所见为起点,然后辐射到电影创作者、电影生产和社会语境,而“画外音”是我们特别策划的一档播客,顾名思义,在...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 時間 1 分
  • 电影27:《杀马特,我爱你》 |“被嫌弃”的杀马特的半生
    2024/11/20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杀马特,是一个单数,是一个又一个“被留守”的儿童,是一个又一个背井离乡的青年,是一个又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 杀马特,也是一个复数,是一个放纵想象,将头发冲上天,在网络上挥洒各色生命的群体。 杀马特,是一个名词,代表着形态多样、色彩斑斓、与众不同,也代表着无聊、孤单、短暂。 杀马特,更是一个动词,代表着“玩”,代表着“我就要不一样”,代表着“快看看我”,代表着“活在一时一刻”。 导演李一凡花费多年时间采访了近100 名已隐于人群之中的杀马特,最终拍摄完成了《杀马特,我爱你》。这是一部讲述杀马特的个人史与精神史的纪录片,同时,它真实又残酷地记录了90后农民工不为人知的日常与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城乡困境”。时至今日,我们回访这段历史才发现,历史可能并未过去,而是仍在上演,“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诚不我欺。 小纸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认识了真正的杀马特,听到了他们真正想说的话,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完成了对自己的肤浅认知的反思,这就是好的艺术作品的力量!在此,我们真心地将这部好的艺术作品推荐给所有朋友! 感谢收听!也欢迎看过的听友们留言分享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想法! 【我有嘉宾】 然: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包括跨太平洋研究、政治哲学、酷儿文艺理论,目前在研究东亚和北美语境下和生育公平相关的视觉艺术作品。 Zhen: 康奈尔大学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戏剧与表演、跨媒介、20世纪先锋艺术。 不多:坐标美国加州,电影研究者,“华语电影讨论”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主理电影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 【鼓瑟吹笙】 [00:10:05] 被规训的头发 [00:22:45] 杀马特夺回自己的身体了吗? [00:37:25] 杀马特与打工诗人:赛博格身体? [00:49:14] 杀马特表达中主客体的转换 [00:57:30] 反抗乃是虚妄,孤单才是真相 [01:04:57] 多样的屏幕:竖屏、横屏、多屏、屏中之屏 [01:17:16] 数据库纪录片 [01:24:46] 书影音推荐 【承筐是将】 《虚你人生》(2018) 《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百元的青年们》(2018) 《脐带》(2022) 陈年喜:《炸裂志》(2019) HERZIG, REBECCA M. Plucked: A History of Hair Removal. NYU Press, 2015. JSTOR, http://www.jstor.org/stable/j.ctt1287jgf. Accessed 18 Nov. 2024. 【人之好我】 本期剪辑:核桃 本期音乐: 《杀马特,我爱你》片尾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13089340/?vd_source=296ababc0e8ee616ba7e4e1ac4c0346e 【示我周行】 在一般的讨论当中,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以银幕之上的所听所见为起点,然后辐射到电影创作者、电影生产和社会语境,而“画外音”是我们特别策划的一档播客,顾名思义,在“画外音”中,我们将摆脱画面和银幕的束缚,回到观影者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起点,用具身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于(看)电影这一艺术、商品、媒介、日常的所思所想所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因何而被电影所俘获、电影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和电影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开一部电影或一系列电影、我们为什么关心电影的未来,等等。 正如画内与画外从来都是一体,而非分离或对立的两个部分,画外常常会构成对画内的补充、阐释、扩展、深化,甚至讥讽、嘲弄、戏谑、破坏、侵略;所以,我们也希望“画外音”能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些程度上帮助大家获得更多认知“电影”和“看电影的人”的视角。 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ID: Spectator-s)和我们的小红书:画外音Voice-Over。可获取更多电影资讯,并向我们传递专属于你的“画外音”! 同时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 Spotify和小宇宙上收听我们的精彩节目。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 時間 23 分
activate_buybox_copy_target_t1

画外音(Voice-Over)に寄せられたリスナーの声

カスタマーレビュー:以下のタブを選択することで、他のサイトのレビューをご覧になれます。